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2021年政府重点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3-30 18:10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446/2022-00049
发文日期
2022-03-30
公开日期
2022-03-3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经济,管理,控制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21年政府重点工作总结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2021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是产业强市纵深推进。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9.9%、49.2%,物联网产业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增幅均超20%,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0个。建立“大消费”推进机制,打响“太湖购物节”消费品牌,清名桥街区、拈花湾小镇分别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4.8%。新增高标准农田4.1万亩,粮食产量超55万吨,顺利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目标,惠山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入围企业数保持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净增“四上”单位1908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灯塔工厂数量全国领先,建立全国地级市首个工业大数据中心。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创新设立项目前期服务和建设保障“双专班”,项目开工率、竣工率等“五率”稳步提升,年度备案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80个、其中超100亿元5个,318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64.7亿元。财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0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40亿元,贷款增速增量均创近十年新高,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全省第一;金融雅集、尚贤夜话等活动创新举办,国调基金二期成功落户,尚贤湖基金PARK一期开园,新募股权投资基金1160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榜首;去年末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家、达到103家,总数、新增数、总市值均居全国前十,无锡指数正式发布。

  二是创新动能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领跑全省。启动共建环太湖科创圈,发布太湖湾科创带国土空间规划,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等科技新城协同推进。太湖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启动运作,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揭牌启动。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无锡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创新研究院、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建设,率先与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608家,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4家,建成全省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0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个项目获中国专利奖。成功举办太湖人才峰会,实现市县两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全覆盖,引进高层次人才1.3万人、大学生10.6万人。“无锡院士之家”建成启用,一年来两院院士250多人次走进无锡。人才金融港开港,发放科技风险补偿贷款87.3亿元,15亿元规模的市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启动运作。

  三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一件事”“马上办”等改革成效明显。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任务,扎实开展全省首个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惠山经开区升格国家级。在全省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要素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行“拿地即开工”“容缺预审”,工业用地供应量增长3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步伐加快,14幅地块成功入市。市属国企营收达1689亿元、全省第一,新实施混合所有制项目49个。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7家、全省第二,第四届进博会我市意向成交额全省第一。5家开放平台入围全省首批自贸区联创区,无锡高新区获批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功举办国际友城产业对接大会,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8亿美元,注册QFLP基金规模11.7亿美元。江阴港货物吞吐量增长31.7%,无锡至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班列、无锡—徐州联动中欧班列开通,上海港内陆集装箱枢纽项目落地新安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柬埔寨西港特区建设成效获得各界高度评价。首次承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取得丰硕成果。首次作为国家级主场承接总体外交活动,圆满完成服务保障任务。

  四是城乡区域更趋协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本形成,高标准绘制开发保护“一张图”。312国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竣工、在建道桥项目总里程68公里、增长13.3%,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地铁实现网络化运营,4号线一期顺利开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成功获批。苏南硕放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全省首家本土航空公司苏南瑞丽揭牌成立,丁蜀通用机场试飞成功。实施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指南、设计管理办法,改造老旧小区893万平方米、接近“十三五”时期总和,494个老旧小区实现国有物业全覆盖、惠及群众25万户;完成房屋征收1520万平方米、创近年来新高。全国最干净城市建设体系加速构建,制定城市家具设计导则,推广实施“微路长”制,完成背街小巷综合治理272条,改造提升城乡公厕485个,新增公共停车位3.2万个,新改建公园游园58个。创新编制农业农村“五园五区六带”空间规划,完成100个重要节点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新增1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洛社镇入选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宜兴市获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

  五是美丽无锡展现新貌。高水平举办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设立全国首只零碳风险投资基金,布局全省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单位GDP能耗下降3.2%以上,顺利完成能源保供和节能降耗任务。严格落实长江禁渔、太湖退捕任务,探索推进新一轮太湖清淤固淤,启动创建太湖流域水治理重点实验室。出台对污染防治攻坚不力地方严格惩戒措施。大力推进大运河无锡段、梁溪河“两河”整治提升,全市552条重点整治河道水质优Ⅲ比例超过70%,建成80条市级美丽示范河湖,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首次超过90%、达9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破300天大关、PM2.5平均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市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处理,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产废企业危废集中收集,江阴市获批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六是民生福祉持续攀升。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近80%,10件45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1291项“微幸福”民生事项全部办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12.3万人,困难人群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有效建立,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牢。新建保障性住房2.5万套,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5786套(间)。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4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2万个。深化与江南大学“十四五”市校合作共建,无锡学院成功转设,太湖学院办学水平领先全省同类高校,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加快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领跑全省,完成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医惠锡城”商业险惠及65.2万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全省领先,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养老),新建家庭照护床位880张,为2790户特定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无锡史》启动编纂,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成功举办,双层巴士专线、苏锡常畅游卡广受群众欢迎。无锡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全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扎实推进,利用闲置地块新增公共体育场地10.8万平方米。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果断、快速、精准处置外来关联疫情,高效推进11类180项能力建设,疫苗接种率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驰援抗疫和接收隔离任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高标准推进,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3%和22.1%。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健全社会及信访稳定联动工作机制,信访工作绩效居全省首位。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群众安全感达99.5%、全省第一。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苏ICP备09024546号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707  网站标识码:32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