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5-01-29 08:58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446/2015-00195
- 发文日期
- 2015-01-29
- 公开日期
- 2015-01-2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宏观经济运行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指标, 经济, 管理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2014年工作总结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一)着力深化重点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落实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牵头职能。积极履行好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小组牵头职能,拟定了总体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无锡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条例(修正案草案)》、《关于2014年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初具成效。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对全市域内基本农田、饮用水源地、重要湿地等进行广覆盖、高标准补偿;启动实施《无锡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探索重要水源地以及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生态补偿协商机制。三是以简政放权为中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积极承接和下放相关行政权力,研究制定投资“负面清单”,不断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清理和调整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拟保留的权力事项由原24项减少至16项,审批效率大幅提高。牵头推进“一办三中心”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订《关于深化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方案》,启动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四是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积极开展相关调研,探索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深化“管办分离”改革的方案和路径。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同起草我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研究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路,研究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二)突出投资关键作用,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一是狠抓重大项目。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制定《关于开展“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市领导挂钩服务重大项目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服务指导、监督考核“三大机制”,建立推进例会、分工负责、强化招商、挂钩跟踪、现场服务、绿色通道、进度通报、督查检查、考核奖惩“九项制度”,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运。1-11月,今年18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898亿元,新开工重大项目70个(其中万达文旅城、海力士五期、兴澄特钢高端钢板、世茂旅游、宝能城等投资超百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2号线投入运行,苏南硕放机场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加快建设太湖新城、马山旅游岛、古运河风光带“一城一岛一带”,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二是狠抓重点招商。成功举办“2014年无锡-北京重大项目战略合作恳谈会”,当场签署了45项投资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368亿元,涵盖先进制造、高端服务、新兴产业、现代农业、金融合作等各个领域。三是狠抓投资管理。研究制定《关于严格决策程序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不断提高投资效益,防范财政风险。提升外商投资项目服务,强化企业境外投资指导,按照省发改委统一部署,做好过渡时期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项目服务,方便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三)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一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的五大主要任务。积极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办公室职能,牵头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无锡新区跻身首批“智能传感系统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预计完成15%的年度目标。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滨湖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由点及面地整体推动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着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制定地方标准8个。完成无锡市中长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协助国家发改委进行国家物流园区示范工程认定办法制定,对物流园区进行优化调整。三是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会同制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智慧无锡建设行动计划》,组织申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今年以来无锡相继获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
(四)注重战略研究谋划,参谋助手作用得到切实发挥。一是认真做好发展规划工作。紧扣长远战略目标,“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及思路研究工作全面启动,6个方面18个前期课题向社会公开征集,下发《关于下达无锡市“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计划安排的通知》分解落实各项工作,并按计划有序推进。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牵头编制无锡市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及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制订我市试点方案并加强与国家和省的对接工作。在全省率先编制发布《无锡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会同宜兴市积极申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市)。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启动太湖低碳创新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做好运行分析和调查研究。研究落实国家、省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坚持做好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开展季度工业、服务业景气情况调查,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变化,主动把握我市经济走势。紧扣服务决策目标,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形成多篇调研报告与工作专报,太湖水防治、政产学研等多篇报告得到市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三是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合作。落实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合作战略,共同参与省内沿海开发、实现跨江联动。进一步深化南北挂钩合作,大力推动南北挂钩共建园区建设。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落实对口支援工作任务。2014年援助建设项目24个,落实援助资金890万元,确保了援助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我委因在苏陕扶贫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获得“全国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四是抓好有关考核工作。紧扣统筹发展目标,按照中央最新要求,牵头负责地区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制定下发《无锡市市(县)区科学发展考核实施意见》,转变传统政绩观,突出科学考核,减轻经济增长所占比重,增加转型、民生、生态、党建等内容的分量,引导地区发展科学合理、长远可持续。参与制定《无锡市市级机关部门(单位)绩效管理和作风建设综合考评办法》,牵头负责其中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认真部署省发改系统考核工作,分解落实各项考核任务。
(五)扎实推进为民实事,民生幸福水平持续改善。一是加快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会议精神,研究制订《关于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68项具体举措,着力推动无锡民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效能持续加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提升。二是重点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每年向社会征集实施一批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今年12件7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取得明显成效,在省内率先实施大学生租房补贴政策,建立了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低保老人和低保家庭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开展城乡户籍居民住房财产保险试点,是省内唯一的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也是全国养老服务综合试点城市。三是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研究起草我市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以及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燃气应急调峰能力。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工作,稳步推进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目前,15个省级以上园区,除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因归属问题外,已全部完成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全面开展低碳工作,在省内率先编制完成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010-2012)》并每年动态更新。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起草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双百工程”和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工作,部分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试点。
(六)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现代服务型机关建设初见成效。一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建了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制定出台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各项活动,积极落实自查整改。由省委督导组亲临监督,通过民主评议,对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情况的满意度达到98.4%。按照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企业减负工程。牵头推进企业扶持政策和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设立企业政策信息发布和互动平台,制定涉企专项政策汇编,取消、降低、免征涉企收费87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约1.5亿元。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制订了《市发改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市发改委践行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机关工作意见》等12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着力提升项目服务水平。结合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关于进一步简化和提升企业投资项目审核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审核范围、方式,简化审核流程、环节。建立了委领导挂钩服务重大项目制度,对重大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组织开展了面向基层发改部门、已发债企业及拟发债企业的企业债券申报业务专题培训,提高企业债券发行申报和规范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创业投资企业备案辅导,指导有关创投企业备案申请。落实项目全过程管理,积极开展项目稽察、竣工验收及后评价等工作。三是全力打造现代服务型机关。进一步提高全委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制定完善全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了全市发改委系统专题学习培训班。坚决落实省发改委“阳光发改”建设要求,加快发展改革系统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系统内部纵向网连接、行政审批网上运行监管系统、重大项目监管系统、宏观数据库系统等,逐步实现发展改革纵横联动机制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