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发展改革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发布时间:2012-01-30 10:3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446/2012-00040
- 发文日期
- 2012-01-30
- 公开日期
- 2012-01-3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宏观经济运行
- 体裁
- 宏观经济运行
- 关键词
- 经济, 管理, 总结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2011年发展改革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一)增强宏观调节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密切跟踪形势,抓好工作落实,加强对企服务,努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和监测预测预警。针对国外复杂多变和国内宏观严控的复杂形势,逐月形成全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及相关对策建议,全年向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汇报十余次。四季度以来,又集中精力研究提出了2012年我市经济工作思路和主要计划安排,为市委、市政府决策作参考。各地发改部门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加强形势分析、提出政策建议、搞好运行调节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针对制约我市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积极展开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配置工作的意见》、《无锡市重大产业项目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积极为重大产业项目在土地保障、行政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强考核的刚性导向作用,研究形成了《无锡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将全市科学发展评价考核调整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作考核,实行分地区、分条线、分年度、分重点的全方位考核,力争2014年、确保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同时,在加快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扩大消费需求等方面加强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对企服务工作。切实加强28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协调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支持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牵头召开全市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会,确保全市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按照权力公开运行要求,抓好限时办结和公开承诺等有关制度规定的落实,积极为企业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全年窗口共办理各类事项1296件,其中项目咨询联系单237件,审批、核准类764件,节能评估类138件,备案类35件,其他办件122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二)突出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切实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努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之上,以转型促发展、强后劲、增优势。
一是建立推进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机制。牵头协调十大重点产业专项办公室工作,建立工作制度、形成工作网络、明确工作重点,统筹策划制作重点产业宣传资料。认真跟踪分析各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并及时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在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充分调研掌握我市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牵头研究制定全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系列政策意见。
二是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工程的意见》,对2011年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协调解决了一些新兴产业企业在规费减免、政策享受、对上争取、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预计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销收入超过5200亿元,增长29%。全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牵头编制完成《无锡市基于物联网共性平台的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的专家论证,“物联网共性平台及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正式获国家批复并授牌。加快推进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牵头编制完成《无锡市推进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城市云”方案,通过了国家评审,并争取到6000万元国家资金支持。扎实推进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建立重大装备推进工作网络,汇总梳理全市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库,并切实做好跟踪推进和协调服务工作。组织举办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恳谈会,成功签约合作项目26个、签约金额324.5亿元,主要集中在光伏太阳能、机械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三是强力推进服务业超越发展。研究制定《关于开展服务业超越计划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统筹发展城市综合体,研究出台了《关于优化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工作的有关意见》,最大限度发挥其对推动城市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先后出台《2011年无锡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重点目标任务》、《无锡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操作细则》和《无锡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做好总部经济发展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着力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先后在深圳、上海举办服务业专题合作恳谈会,成功签约现代服务业合作项目68个、签约金额254亿元。重点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英特尔—中国并行计算中心、汽车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一期等新建平台陆续运营,预计15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营销收入同比增长20%左右。突出抓好特色街区建设,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部分街区顺利开街,惠山古镇街区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继续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全市完成主辅分离企业120多家。
(三)狠抓投资扩内需,不断增强对经济增长拉动力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宏观调控措施,立足自身职能,把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支撑,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一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认真编制了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计划,围绕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共安排实施项目160个,其中18个项目列入省计划。预计全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30亿元左右,投资完成率达到94%以上。
二是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建立重大产业项目评估机制,牵头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无锡市重大产业项目评估机制的意见(试行)》。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研究制定《关于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的工作意见》,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有效简化审批流程。
三是加大项目稽查力度。研究制定了《无锡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无锡市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后续处置试行办法》、《无锡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规定》等系列管理办法,全年共完成了82个项目100多次稽察,提出完善项目建设的意见300多条。
四是有效开展对上争取。全年发改条线共对上争取到位各类资金约28.8亿元,主要分布在太湖水环境治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大企业债券发行申报力度,共计申请发行企业债券36亿元。积极扶持创投企业发展,累计备案创投企业达到25家,增长92%,注册资本达到39.85亿元,增长141%。
同时狠抓扩大消费,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全面贯彻国家、省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促销活动的扶持,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
(四)着力增强发展活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着眼于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致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一是科学谋划改革顶层设计。牵头编制了《无锡市“十二五”改革规划》和《无锡市“十二五”行业组织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2011年改革工作要点,明确了改革的思路、方向和举措,并分解抓好落实。
二是积极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无锡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获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制定出台了《无锡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建立责任体系,落实目标任务,营造全市合力推进氛围。
三是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履行医改办公室职责,制定出台了《无锡市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等一批政策文件,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市户籍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7.7元,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达到99%以上,我市医改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四是统筹推进改革重点工作。全面完成7个方面40项重点改革工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30%以上的即办件事项和10%以上的承诺件事项实现网上审批,权力事项公开率达到100%,顺利开通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圆满完成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制定出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深化管办分离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行业协会改革等工作也得到有序推进。
(五)提升统筹服务能力,推动生态建设和区域协作
全市发展改革系统注重统筹协调,努力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全方位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一是推进资源环境各项工作。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工作。制定出台了《无锡市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无锡市控制原煤消费量工作方案》和《无锡市光伏太阳能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努力推动新能源特别是光伏太阳能的应用推广,全年建成无锡机场0.83兆瓦等6个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32兆瓦。创新建立能评机制,研究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有关实施办法、操作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3月1日起正式启动全市能评工作。全年转报省发改委项目8个,完成节能报告书审查31个、节能报告表审查22个、节能登记表备案80个,全市有审批权限的市(县)、区也全部启动能评工作。推进低碳城市试点,研究编制《无锡市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研究编制《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定后已正式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区域生态管理、投资项目生态管理的各项要求。
二是积极做好对口援助工作。全年落实对口援助资金1.86亿元(含物折款),超额完成910万元的年度目标,市发改委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组团参加第十五届西洽会,促成我市企业与西部地区企业签订合作项目41个,总投资接近39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认真开展南北挂钩工作。全面完成与徐州的挂钩合作任务,在经济合作、两市交流、社会事业、开发区共建、县区挂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极组织市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苏北投资推介会”,签约合作项目10个,总投资超15亿元。锡通合作共建园区进展顺利,在谈项目20个,总投资约80亿元。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统筹安排年度对外交流计划,成功组织中、日、韩城市信息化国际研讨会,远赴欧洲开展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招商推介活动,组织考察印度、东南亚现代服务业,安排环保和清洁生产企业与加拿大安大略省企业进行合作洽谈,继续深化与美国威奇塔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扎实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组织做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动员大会的筹备工作,对 “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条线和年度,定期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提出相应的工作推进措施建议。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分别高于年度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
二是认真做好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牵头确定2011年11件实事,并积极做好协调推进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众超过百万,市民群众满意率达到97%。同时,经过科学论证,研究确定了2012年度12件实事,并提交市委、市政府通过后于元旦向全社会公布。
三是科学制定下达政府投资计划。围绕当前的客观形势,既充分考虑财政资金安排的可能性,充分梳理在建、新开、拟建项目,重点投向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主动加强调研,进一步增强了统筹调控项目计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