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无锡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25-03-07 11:01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446/2025-00029
发文日期
2025-03-07
公开日期
2025-03-07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经济,管理,改革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无锡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2025年主要指标安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提质增效,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6%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为确保完成2025年计划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挖掘有效需求潜力,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大力提振消费。提速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形态,加力扩围“两新政策”,促进汽车、家电家居、数码产品等消费,有序推动市直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常态化,扩大优质文化演出和体育赛事市场供给。提高投资效益。统筹推动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重点科技新城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五百工程”,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600亿元、工业投资2000亿元。加强项目支撑力。全年新招引备案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80个,年初安排397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年度投资目标1500亿元。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

  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六大发展计划,加大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未来产业培育力度,全力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集群示范引领作用,深化物联网、高端纺织服装、特钢、大飞机等国家级集群建设,加快锻长锻强优势特色产业链。优化全市特色产业园区布局,累计认定市级特色产业园区50家左右。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搭建场景供需对接平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打造市级“智改数转网联”公共服务平台,推动100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广“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100个以上。加快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大型金融国企、外资基金合作,争取长期资本支持,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引导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三)加速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强化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项目100个以上,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体系合作,获批省重点实验室3家以上,建设市重点实验室20家以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构建全链条贯通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成概念验证中心5家、中试服务平台3家,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650亿元。提升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15000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00家以上,组建创新联合体3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0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质工程,推进高职学校“双高计划”,务实推进与江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市校合作共建。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新认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200个以上。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和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加大对侵犯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措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高效运行锡企服务平台,用好“市长在线·惠企留言板”,建成运行市企业监管服务平台。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存量资产盘活。实施产业空间优化焕新行动,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开展市属企业资产有序退出、有效盘活。

  (五)促进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更实举措稳外贸促转型。常态化开展“千企万人海外商洽拓订单”行动,做大培强优质外贸龙头企业和平台,加速培育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等外贸新业态,成功运营机场国际邮件交换站,争取创成国家服务贸易特色出口基地。更大力度推动外资提质增效。持续建设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优化外籍人士来锡便利化举措,争取更多世界500强、大型跨国企业布局无锡,拓展利用外资新方式。更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组建市“一带一路”服务中心,提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双向投资贸易水平。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产业合作,支持西港特区争创商务部“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合作示范区”。更高标准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提速推进功能区建设,整合优化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提升港口、机场等口岸服务能力,争取设立江苏自贸区无锡片区。纵深推进“双联双提”工程建设,压茬推进高速“四路共建”、航道“六航齐治”、机场“双场扩容”及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

  (六)统筹落实重大战略部署,拓展区域城乡发展新空间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提高市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加速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完成老旧小区“回头看”改造工程442万平方米,加装和更新电梯超1000台,新增机动车公共停车位1万个,打造全龄友好型、青年友好型、人才友好型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稳健增长,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比例达到85%,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50个。深度融入区域协同联动。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战略支点城市,深度融入省域一体化,积极服务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苏锡常都市圈、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深化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拓宽与延安、海东等城市协作合作渠道,深化无锡连云港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建设美丽无锡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加快建成投用市绿色低碳数智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00个。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持续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争创首批国家绿证交易平台试点,确保能源电力稳定供应。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加强岸线管理保护,年内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攻坚污染防治。完成太湖、滆湖清淤600万方,推动太湖水质持续稳定达到“良好”湖泊标准,推动重要水体消黑消劣、动态清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推动实现臭氧和PM2.5双降。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改建公园游园30个,建成开放绿道30公里。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扎实办好10大类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化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点50家,扩大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出台生育支持配套措施,新增普惠托育机构20家、普惠性幼儿园托位2500个以上,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建好优质高中分校,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录取比例,建成无锡市盲聋学校。积极打造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加快建设妇儿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完成全民癌症防控初筛30万人。丰富多元公共文化供给。建成无锡美术馆、交响音乐厅、文化艺术中心,完成惠民文艺演出300场,新增市级图书馆特色分馆2家。持续推进奥体中心建设和市体育中心更新改造,办好无锡马拉松等体育品牌赛事,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加强民生兜底保障。着力稳定群众增收预期,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市区平价商店达到85家,惠民金额4000万元。纵深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平稳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推动企业年金稳步发展。防范重大风险隐患。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和有影响的事故发生。深化平安无锡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坚决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苏ICP备09024546号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707  网站标识码:32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