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无锡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6-10-12 10:42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446/2016-00438
发文日期
2016-10-10
公开日期
2016-10-12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经济,管理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服务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培养一批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的高中级人才,加快社区(村)级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步伐。 第四节 加强监督考核 各级各部门要以本规划为基本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和职责范围,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无锡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根据《中共无锡市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锡委发〔2015〕58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锡政发〔2016〕20号),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十二五”人口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人口发展的方针政策,强化人口发展综合调控,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综合治理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

  人口总量保持增长。201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为651.1万人,户籍人口为480.90万人。常住人口总量保持增长,5年增加了13.54万人,年均增长0.53%,较“十一五”时期下降了1.24个百分点。全市低生育水平在持续稳定中有所回升,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十一五”时期的负增长逐渐回升至2‰左右,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8%以上。人口迁移增长保持稳定,人口资源弹性系数从2010年的0.32下降到2015年的0.06,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度进一步提高。

  人口结构有所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54,其中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71,流动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4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为24.8%。人口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不断提高。人口家庭结构更趋优化完整,出台针对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发展的教育、就业、医疗等多元支持政策,流动人口举家迁移数量持续增长。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市家庭规模、家庭结构与家庭发展能力等进一步趋向良性发展。

  人口分布渐趋合理。201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407人/平方公里,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其中,梁溪区为核心层,平均人口密度为13329人/平方公里;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为中间层,平均人口密度为1697人/平方公里;江阴市、宜兴市为外围层,平均人口密度为969人/平方公里。人口分布仍以老城区为核心,但占全市人口比重呈现下降趋势,锡山区、惠山区、新吴区等新城区人口分布密度呈现上升趋势,表现出较强的人口集聚能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5.4%,接近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 [锚点]

  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全市人口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到2015年,全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3.99‰,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4‰和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至4.53/10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2.04岁,5年提高了4.39岁,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全市教育事业协调发展,3-6岁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9%,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1.53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达到12.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5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0.4万人。

  人口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12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55元,位居全省前列,年均增长10%以上。城市人居生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交通能力等明显提升。

  第二节“十三五”人口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无锡将获得更多的可选择性技术资源和全球技术创新红利。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依法治国战略全面推进、社会关系结构加快重建、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绿色发展道路更加坚定,特别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传统发展优势开始减弱,新的发展动力尚在培育,一系列“发展起来的问题”更加凸显,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迫切。“十三五”时期,随着无锡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锚点]

  人口发展不利因素增多,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贡献能力减弱。迁移流动人口规模与地区GDP规模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十二五”期间,无锡流动人口导入明显趋缓,年均增长率较“十一五”时期下降了2百分点。而未来一段时期内,受人口数量红利逐渐消失,中西部快速发展吸引农民工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人口流动与地方发展的人口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吸引和集聚人才优势尚不明显。“十三五”时期,无锡要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亟需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本的充分开发和创新型领军人才的引领。目前,全市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仍有待提高,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资源较少,高层次创新型、领军型、国际化人才缺乏,与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要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引、留、育体系亟需健全完善。

  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力增强,人口承载能力不断降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人口规模的约束体现在水土资源、生态容量、水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容量等方面。当前,无锡建成区面积较大、房地产用地占比较高等人地矛盾明显,大气、水、固体废物等生态环境问题均对无锡城市人口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力度,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十三五”时期无锡城市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无锡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抑制,但仍高于正常指标要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户籍人口老龄化率5年间提高了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的特征。据预测,2020年我市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0%左右,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在人口自然增长回升、老年人口增长加速、人口机械增长减速的综合作用下,全市人口总抚养比将不断走高。

  人口分布不尽合理,“产城人”融合程度不高。当前,无锡存在着人口分布不合理、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新老城区功能难以互补融合等诸多问题。一方面老城区,人口密度高,建筑拥挤、交通拥堵等系列负面效应明显,经济增长的动能下降;另一方面,新吴区等成熟的经济开发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集中度高,但生活居住配套却不够成熟完善。此外,新开发区和周边中小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都较低,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城市带动力。如何推动人口现代化、高质量城市化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发展,形成既宜居又宜业的魅力城市,是“十三五”时期亟需破解的难题之一。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为统领,实现由注重调控人口规模向集聚人力资源转变、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加快建设形成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素质优良、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人口流迁有序的人口均衡型社会,以人的现代化引领和支撑“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二节 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婴幼儿早期发展和儿童托养教育,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以扩大人力资源存量为基础,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重点,以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为核心,积极拓宽留才引智渠道,创造人力资源和人才流入“洼地”,提高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为无锡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和人力资源保障支持。 [锚点]

  人口与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强调人口、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优先,以产促城、依城兴产,以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的集中,为城市化提供基础支持,加强城市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居住休闲、商业商务、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等建设,促进人口、产业、城市三维基本要素围绕城市功能定位良性互动融合。

  人口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户籍准入政策体系,促进人口在区域、城乡间有序有效流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与区域均衡发展,实现流动人口的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文化融合,为无锡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率先实现人的基本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实行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综合协调、综合治理,准确把握人口内部各要素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人口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解决人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坚持依法治理。建立健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由政策推动向依法管理的转变,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第四节 目标任务

  人口总量目标。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左右,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9%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700万人左右。

  人口素质目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6/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内,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6‰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劳动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以上,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8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大于13万人。

  人口结构目标。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常住人口老龄化率控制在20%以内。

  人口分布目标。引导人口适度集聚、有序流动,促进人力资源在城乡和区域之间合理配置。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7%以上。

  民生保障目标。就业更加充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45张。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不断增强人力资本积聚

  鼓励育龄人口按政策生育。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确保人口均衡可持续发展。做好出生监测预警、生育指导服务等工作,加强接产医院、儿童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资源的规划配置,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妥善做好新阶段计划生育政策与原有政策的衔接,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推动相关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关怀关爱工作。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制度,在市区范围内允许持居住证并满足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口在市区落户。江阴、宜兴可结合各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资源承载能力,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放开建制镇的落户限制,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人员的落户。

  促进外来人口社会融合。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和规范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加大流动人口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着力解决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法律援助、住房等方面享有均等化服务。

  努力扩大就业创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落实全民创业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失地农民等特殊人群的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提高再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率。

  第二节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持续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做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重点关注高龄孕妇等特殊人群,为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在内的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等免费服务,实现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优化整合各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全面构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体系,增强基层优质服务能力,深入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宣传和服务,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增强市民健康素质。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建设“健康无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构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水平,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全覆盖、均等化。扶持和发展智慧、绿色、健康体育产业,建设智慧体育城市。

  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协同发展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满足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促进特殊教育提升发展。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适应无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内涵。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不断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效,促进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

  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重点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创业领军人才、产业升级创新领军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先进制造技能领军人才、生产型服务业领军人才、优秀大学毕业生等。积极推进人才服务管理制度的系统变革创新,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系和公共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江南大学等在锡高等院校的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满足无锡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第三节 优化人口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着眼于无锡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以“产城人”互动为基点,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城市功能为载体,以产业高端化为动力,实现产业、城市、人口之间富有活力、持续向上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与“产城人”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升级、生态建设等长效机制,为“产城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积极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无锡城市发展新路。

  实施人口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划分的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及以生态红线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划定的禁止开发区域,研究相对人口功能区规划,注重通过各功能区内市场调节、政策推动、利益导向、产业布局、房地产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多种举措有机结合的人口布局调整优化机制,引导人口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使人口分布与区域形态、功能相适应,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人口分布格局。

  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促进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把社会事业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市民化”的水平,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四节 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优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运用宣传倡导、依法行政、利益导向等多种措施,促进群众婚育观念和行为转变,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规范人工终止妊娠药品和计划生育手术器械经营管理,完善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产期全程服务管理制度。完善出生统计监测体系,全面实施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建立部门间出生人口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强化区域协作和重点区域的治理,及时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拓宽养老服务的领域和方向,推动养老服务方式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由经济型向舒适型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推进“互联网+养老”工程,促进养老服务手段现代化和智能化。

  充分开发老年人口资源。实施“银发工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才和老年人力资源的认识。建立完善老年就业体系,建立老年人才、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网络和老年人才交流市场,完善推荐聘用管理机制。制定有利于开发老年人才、人力资源的政策体系,积极调动企业聘用老年人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年人才经验和技能优势,挖掘老年人口的社会价值,不断壮大全市人才队伍。

  积极促进家庭发展。进一步改善家庭结构,稳定家庭功能,在鼓励生育两孩、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家庭致富及养老保障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体系。广泛开展以家庭读书、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家庭健身、家庭环保、家庭助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实践活动。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失独家庭以及受灾家庭等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促进家庭幸福,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第五节 健全公共保障服务体系,促进各类群体共同发展

  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出台有利于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妇女合法权益的最大化和妇女综合素质的最优化,促进妇女公平、公正地共建共享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儿童发展为本,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为儿童发展优先配置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缩小残疾人与健康人之间、城乡残疾人之间、不同类别残疾人之间的差距。着眼满足基本需求,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救助力度,到2020年,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险基本全覆盖、社会救助无盲点,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有较大提高。加强服务机构建设,完善服务管理机制,为残疾人开展以生活照料、康复治疗、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加大其他人口帮扶力度。继续开展“爱心助成才”、“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助学活动,确保全市困难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加强收养登记服务规范化建设,通过新建救助管理站、设立救助保护中心等措施,做好流浪乞讨人群的救助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救灾、救助、救护”工作领域的功能和作用,继续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开展结对帮扶、特困救助等活动,帮助解决因病致穷、因残致穷人员生活问题。新(改)扩建各类城市福利院、老年公寓和农村敬老院,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5%以上。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各目标人群救助成效。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加强人口服务管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健全完善人口工作领导体制,适时修订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坚持人口发展规划先行,重大经济社会政策出台前,应开展对人口发展影响的评估。 [锚点] [锚点]

  第二节 提升信息化水平

  按照“智慧无锡”建设目标要求,建设完善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居住登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缴税收费等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全员人口基础信息库,进一步健全常住人口信息采集制度,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实现居住证信息、出租屋管理信息、劳动用工信息、户籍迁入信息等各类人口管理信息市、区、街道三级和有关部门联网。推广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人口管理信息与相关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共用。

  第三节 保障经费投入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卫生、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人口发展及家庭福利的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以“财政为主、稳定增长、分类保障、分级负担、城乡统筹”的人口服务管理经费保障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人口发展领域,动员社会资源参与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加强人口服务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培养一批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的高中级人才,加快社区(村)级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步伐。

  第四节 加强监督考核

  各级各部门要以本规划为基本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和职责范围,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定期组织监测、跟踪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附件

  无锡市“十三五”人口发展主要指标汇总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基数

  

2020年目标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

  

万人

  

651.10

  

700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

  

  

1.42

  

4

  

出生政策符合率

  

%

  

>98

  

>99

  

人口素质

  

孕产妇死亡率

  

/10万

  

4.53

  

<6

  

出生缺陷发生率

  

  

3.99

  

<6

  

婴儿死亡率

  

  

3.13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05

  

<8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82.04

  

≥82.7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60

  

>61

  

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达标率

  

%

  

10.4

  

1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2.5

  

>13

  

人口结构

  

出生人口性别比

  

100

  

112.54

  

趋于正常

  

户籍人口老龄化率

  

%

  

24.8

  

<27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

  

%

  

75.40

  

>77

  

 

  其他

  

城镇调查失业率

  

%

  

4

  

<5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98

  

全覆盖

  

人才总量

  

万人

  

152

  

180

  

高层次人才总量

  

万人

  

10.4

  

>13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苏ICP备09024546号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707  网站标识码:3202000057